20210527-logo1.jpg

 

课程基地 当前位置: 新沂市瓦窑中学 > 课程基地 >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的优点
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的优点
作者:李兆阳来源:未知发布时间:2018-01-03浏览:3734
文章摘要:

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的优点

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     李兆阳

摘要: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做法,明确了新的课程目标。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,物理(必修)》在落实新课程目标方面作出了努力,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丰富的、立体的、正确的科学观,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。

关键词:新课程   物理   新教材

一、     新教材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

这套教材不追求以“简明、轻快”的方式给出知识的结论,而是努力把得到的知识过程适当展现给学生。关于得到知识的过程,它有两方面的含义:一方面是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活动过程、思维过程。关于第一个方面,可以用“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。

 如果只考虑知识的掌握,那麽,从加速度的定义a=  出发,经过代数式的变形,马上就可以得到V=V0+at,于是就能用来解题了。然而,教材赋予了这段内容更多的教育意义。教材的思路如下:

  通过实验记录小车在加速行驶时,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据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出速度——时间图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 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 ,它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发现直线Vt图像所代表的运动,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,从而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

通过图像一般性地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,得出V=V0+at

书中这段内容虽然不与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过程一致,但对于作为个体的人,它却是一个学习、认识科学规律的好例子。它强化了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,练习了用图像分析问题的通用方法,逻辑线索清晰。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、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比较高。

教材中的“讨论与交流”、“观察与思考”、“动手与动脑”等栏目,目的也在于展示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。“科学人物”、“物理与社会”等栏目则介绍了历史上科学家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。在呈现这些历史材料时,编者把它放到当时的大的社会背景中去,从当时社会的经济、文化环境去认识科学史中的事件。

二、     新教材为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提供方便

《纲要》1多次指出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,《课程标准》则在“内容标准”中明确规定了对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。2这套教材在科学探究方面进行了尝试。

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,这套教材整体上说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。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本质区别,在于学习过程中后者的结论是已知的,或由教师、教材直接告知的,而前者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由自己获得的。在这个思想指导下,书中课堂实验、演示都不象过去的教科书那样把现象甚至结论和盘端出,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、发现与思考,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。“讨论与交流”、“动手做”、以至全书的语言风格

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索而确定的。

(一) 体现科学探究方式的多样化

    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,这点需要明确。通过自己的探索,变未知为已知,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。

    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,编者安排了几个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。例如第四章第二节“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关系”、第三章中的“探究只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”,等等。

     第四章第二节“实验与探究”栏目,第三章第一节“实验: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”,第五章的实验“探究求合力的方法”等,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,教材也用提示的方法,既使学生能够不太困难地走下去,有保持了教学的探究性。

(二)改变学生学习方式

 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。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不做被动的“受教育者”,而是做一个主动的“探索者”。教材中的“讨论与交流”栏目是重要的教学环节。

 例如:第三章第一节中的“讨论与交流”,教学目的是介绍v—t图像的倾斜程度与运动加速度的关系,但这里不是由教师正面讲述,而是从一个问题出发,即从直线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。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,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、勇于质疑的习惯。

 (三) 实验教学与概念\规律教学相融合

 《课程标准》加强了实验的教学,体现之一是把实验与其它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而不在规定所谓的“必做”实验。还有一点与过去的《教学大纲》不同:《课程标准》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、使用的器材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。这样可以使师生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,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,使师生更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想,而不是背诵实验的器材、步骤等条文。鉴于课程标准的宽泛性,教材尽可能对同一个实验推荐不同的实验方案,供师生选择。

三、     新教材加强选择性和开放性

      高中物理的共同必修内容只有两个模块80课时。学完共同必修内容后,学生就可以选学不同特点的物理,这些在过去的《教学大纲》框架下是无法做到的。这种安排在根本上保证了选择性的实现。

      比如,无论在必修模块还是在选修模块中,都有一些弹性教学内容。如“设计与制作” 、“动手做”,它们不是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做,必须掌握的,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安排,新教材中没这些栏目大多都是开放性的,没有确定的要求。

      以上是笔者对比新旧教材后的点滴之谈,如有不当之处,请各位同行给予纠正。

      【参考文献】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(试行)》200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(实验)》{S}


责任编辑:本站

评论 更多>
暂无评论

备案号:苏ICP备13008498号-1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2000    举报邮箱:jubao@xkw.cn 技术支持:学易云